城乡教育均衡发展,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,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。今年,自治区政协委员鲍菊艳提交《关于全面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提案》,从多角度积极建言。
提案介绍,近年来,我区通过不断拓宽经费统筹渠道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加大教育投入力度,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、扩优提质、强师计划、质量提升行动等工程项目的实施,持续增加学位供给,稳步提升教育质量,城乡之间、区域之间、学校之间差距逐步缩小,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升,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增强。然而,我区仍存在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、推进不平衡等问题。
“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是一项长期工作,需要久久为功,在化解大校额、大班额、超标准班额上持续用力,聚焦区市重点区域,统筹资金分配支持,加大学位供给和教辅用房保障力度,改善办学条件,补齐办学硬件短板弱项,确保硬件达标,夯实推进基础。”提案建议,要切实落实国家义务教育的公平性、普及性和基础性等要求,积极探索“一校两区”办学策略(即优质中小学在乡村学校托管一所分校),将区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子,推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倾斜,让学生都能上家门口的好学校。要持续促进优秀教师和课程资源共享,完善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。依据学校远近距离、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贡献等,落实交流轮岗教师相应的生活补助和待遇,并在职称评聘、评奖评优时对交流轮岗教师予以倾斜。探索优质课程资源共享。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课程资源数据库、网络教研功能等,促进全区教师跨校协同整合开发优质课例,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。
提案还建议,要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多样化发展,将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心逐渐转移到特色发展上,基于育人资源禀赋、教师队伍专业特长、学生天赋和学科倾向性等因素进行学校特色发展的定位。推动特色学校发展同区域生态教育发展相联系,通过优质特色学校发展带动区域内其他学校发展,形成区域特色学校群,促进区域学校教育质量整体提高,培养出数量更多、质量更优的创新性人才。 (刘 媛)